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风湿疹 > 风湿疹病因 > 听守舱人讲述舱里舱外的故事

听守舱人讲述舱里舱外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2-25 11:22:31   点击数:

本文转自:中工网

听“守舱人”讲述“舱里舱外”的故事

来源:沈阳晚报

原标题:辽中区核酸检测数据2/3来自移动方舱实验室(引题)

听“守舱人”讲述“舱里舱外”的故事(主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刘宏伟

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进行核酸检测数据分析,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当下,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辽中区核酸检测移动方舱实验室高效运转。自移动方舱实验室投入运行以来,方舱内外有太多忙碌的身影。有人一脸勒痕不敢与家人视频,有人连续作战数小时不吃不喝,有人彻夜守护在舱外保驾护航……4月4日,我们走近这些默默奉献的“守舱人”,听他们讲述“舱里舱外”的故事。

一脸勒痕,她不敢与家人视频

医院的苏杭是支援辽中的抚顺队伍的领队。近日,刚刚完成舱内任务的她还没好好休息,就和负责维护的人员探讨舱体工作。殊不知,她每天还有一项固定的任务,那就是将样本运送交接到舱外。

来移动方舱开始工作后,她就很少有时间和家人沟通,更别说热乎地唠上一会儿。“都不敢跟家人视频,都是进行语音聊天,怕他们看到心疼。你看,我们脸上都起了非常多的湿疹,还有勒痕,不想让家人担心,我们就向家人发条语音报一声平安。”提到家人,坚强的苏杭忍不住热泪盈眶。她说,家人听到她的声音,心里就没有那么挂念了。而她则把对家人的惦记放在了心里。

每天,几十平方米的方舱是他们的工作空间,完成任务后就回到二十平方米的休息空间,这样的两点一线构成了他们的活动轨迹。随着检测筛查的频次增加,他们每天24小时轮班倒,进入舱内就必须完成舱内所有的检测任务。中间不能休息,上厕所等一系列活动只能在交班后进行。虽然工作节奏紧张、单调,可看着自己战斗的成果,他们心里十分欣慰。“我们队员大部分都没来过辽中,希望疫情过后呢,我们来看看辽中的水,看看辽中的花海,领略一下辽中的风土人情。”苏杭满是期待地说。

大风吹过,他们合力完成工作

“虽然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但是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我一定会坚持到最后!”90后志愿者智连慈这样说。当全区各地的样本运送到移动方舱试验室时,她同很多志愿者要做的事,就是第一时间进行扫码信息登记、拆管上架一系列程序,为方舱检测提供准备。这样繁重任务往往要在露天或临时帐篷里完成。

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志愿者突击队成员与舱内同步工作,歇人不歇岗。每天迎着晨光赶赴移动方舱实验室,在穿戴好防护服后,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扫码、开箱、分装流水作业,有时候我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手里拿着扫描枪,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智连慈说,大家既需要快速扫描,同时要保证扫描的准确,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样本,每天要重复无数遍同样的动作。

3月28日,辽中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阵风风力达到8级以上。在狂风中,志愿者既要保护好自己的防护面罩不被吹飞,又要保护试管不被吹跑。在如此让人凌乱的状况下,所有志愿者仍以超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为了保证高效率,我们都忍受着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进食、不上厕所。”智连慈说,在这里,大家以极高的耐力和责任心完成任务。她相信,防疫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日夜坚守,他们为“方舱”保驾护航

连日来,国网沈阳市辽中区公司的员工日夜坚守,不仅迅速突击架设了备用线路,还配备了移动发电机随时待命,以保障移动方舱实验室的供电安全,防患于未然。

“我们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对方舱实验室外两路十千伏线路,进行二十四小时巡视。作为党员,我觉得我们的线路就是我们的战场,有决心有信心为方舱实验室运行提供可靠电力保障。”国网沈阳市辽中区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班长张波告诉记者。

在移动方舱实验室工作现场,不仅有电力的技术保障,方舱内部运行的技术工程人员也一直为保证检测正常运行奉献着智慧和力量。“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保障方舱实验室的检测任务及时完成,及时上报数据,战胜这场疫情。”大连检验检测集团杨国柱告诉记者。据了解,移动方舱实验室的分析量占辽中区全员核酸检测样本的三分之二,任务量非常大,正是这些心怀钢铁意志勇士们的坚守让辽中检测筛查实现精准高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npowerdekor.com/fszby/1135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