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
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内伤情志,外邪浸淫引发本病。
实在是太痛苦啦!
一是身体免疫系统有缺陷,过敏性体质;
二是工作忙碌压力大,饮食难以规律;
三是体内湿气大,阳气不足,气血双虚。
那么艾灸如何改变这一切呢?
艾灸
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
消瘀散结,温阳补虚,补中益气,回阳救逆。
艾灸对增强免疫力,调节亚健康,
补充阳气,祛湿散寒的功效最为显著!
应对湿疹,对症下灸:
▼
湿热浸淫: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中医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阴陵泉,神门,
如若腹泻,加灸足三里。
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
血虚风燥: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皮损常局限一处或几处,
粗糙肥厚,或成苔藓样改变,表面覆有细薄鳞屑,
兼有色素沉着或脱失,常伴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白。
中医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大都,郗门。
艾灸以下五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灸器灸20~30分钟。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用艾灸10~15分钟或艾灸器灸20~30分钟,
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每日用艾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