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闷热大量出汗
容易诱发湿疹
湿疹与异位性皮肤炎,是常见的皮肤疾患,特别是在潮湿、闷热的夏季,常因大量出汗,导致所谓的「夏季湿疹」。湿疹发作时奇痒难耐,而且气温越高越痒,带给病人极大的精神负担。
内、外因素诱发湿疹:
血热、风邪、湿重、脾虚
导致湿疹的原因,可分为血热、风邪等外因因素,以及湿重、脾虚等内因因素,通常都是因为外因出现,进而诱发内因引起湿疹。
「外因」是指受到外来风邪侵袭,也就是所谓的过敏原如:虾、蟹、牛奶、化妆品、清洁剂、紫外线、动物毛等。此外,常吃烤辣炸等燥热食物,也容易造成血热,诱发湿疹。
所谓「内因」湿重、脾虚引起的湿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脾湿」,是指胃肠功能不正常,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使水湿停留在体内,当水湿跑到皮肤,就会形成湿疹。此外,情绪紧张、睡眠不足等内因因素,也会使身体免疫力变差,提高皮肤的敏感度,诱发异位性湿疹。
调理胃肠、促进水湿代谢
防湿疹发作
脾胃功能是否正常,与体内的「湿」关系密切,若体质属于中脾虚,身体无法消除由外界进入人体的湿,就很有可能引发湿疹。不过,藉由调理胃肠功能、加强消化与吸收、促进水湿的代谢,就可以把体内的湿气清除,湿疹就不会发作。
茶叶水止痒效果不大
外洗方、食疗双重调理
建议湿疹患者,不妨参考以下外洗方及食疗方,调理胃肠功能、健脾利湿,有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外洗方/除湿清热洗方
材料:黄柏3钱、黄连2钱、牡丹皮3钱、苦参3钱、大黄1钱、水cc。
作法:将所有材料煮滚后放凉,用熬出的药水洗沬患处即可。
功效:对红肿血热型的湿疹有帮助。
小叮咛:建议先询问过医师再使用。
★食疗/健脾利湿四神汤
材料:排骨克(可酌量加减)、猪肠、猪肚适量(视个人口味添加)、薏仁、莲子、芡实各75克、茯苓3片、山药10片、盐1小匙、米酒1大匙。
作法:
1、薏仁洗泡水2~3小时后捞出备用。
2、莲子、芡实、茯苓、山药及猪肠、猪肚洗凈,沥干水分备用。
3、排骨洗凈放入滚水中汆烫去血水,捞出沥干备用。
4、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倒入约毫升水以大火煮滚,再用小火煮至熟烂,最后加入盐、米酒调匀煮2~3分钟即可。
★食疗/乌梅三豆饮
材料:黄豆、绿豆、黑豆各2把、乌梅约12颗、适量冰糖、水cc。
作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煮1小时,滤汁直接当饮料服用即可。浓淡可依个人调整。
小叮咛:吃滤汁后的渣容易产生胀气,不建议食用。
功效:黄豆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也可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绿豆可清肠胃热毒,具有抗过敏作用;黑豆可补肾气,补充肝血,且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乌梅主要可改善酸性体质,净化混浊的血液,促进新陈代谢。饮用乌梅三豆饮可以排除体内过多水分,调整肠胃功能。
提供湿疹患者5点日常生活上的小叮咛。
1.强烈紫外线会引发搔痒,湿疹的患者要避免在烈日曝晒下剧烈运动。
2.勿用肥皂或太热的热水洗澡、过度清洁。
3.辛辣食物或其他烧烤、油炸食物,皆应避免。
4.平时应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的棉制衣物。
5.湿疹的症状易受焦虑、紧张等情绪诱发而加重,所以保持心情愉快非常重要。
此外除湿疹也可使用枸杞根也叫“土地骨”,枸杞根皮叫“地骨皮”来煲水喝。
清虚热中药,枸杞属Lycium植物的根,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
枸杞根又称为"地骨皮",果实叫枸杞子。一般当作药材使用,有滋阴补肾之效。因此,实在称得上是物尽其用。而且长期食用枸杞或饮用枸杞茶,也不会有副作用。
一、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
二、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
三、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四、小便出血:用新鲜枸杞根捣烂,取其汁。如果没有汁水,可加水煎煮。在饭前服用,每服一碗加一点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