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中医学一点,健康多一点
全文共计字
阅读需要7分钟
导读:婴儿湿疹,很多新手妈妈都遇见过,很难办。治疗不难,给宝宝吃药难,婴儿喂药非常困难,弄不好还容易呛到。但是今天的给大家一个好方法,妈妈吃药就能治好婴儿湿疹,非常实在的方法,一起看看今天笔者是怎样治疗的吧。
笔者
医院
婴儿湿疹亦称婴儿期遗传性过敏性皮炎,属离位性皮炎范畴。常发生在出生后1~2个月,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多在发烧、腹泻时减轻,到1~2岁时才减轻或消退。临床上依其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型。
婴儿湿疹,中医称“胎毒”、“奶癬”、“胎敛疮”等。认为该病是母体之热毒通过脐带流注胎中传给胎儿,出生后感受风邪,风邪与外溢的胎毒相搏阻于肌肤所致,或是母乳蕴蓄湿热毒邪传给乳儿所致。如婴儿湿热盛而体胖便干者,则易患渗出型婴儿湿疹;如婴儿阴血不足生燥而体瘦便溏者,则易患干燥型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的治疗,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为了取效快又能巩固疗效,应内外兼施,口服与外治并用,如病轻者,可独用外治法。
一般来说,单独使用外治法,虽然见效较快,但往往疗效不巩固,容易反复或加重很难有长期效果。而采用口服内治法,因药物多味苦,尤其治疗该病的中药均味苦,婴儿都拒服,哭闹不休,喂药困难,使家长为难。
为此,可另辟给药途径,让哺乳的母亲服药,一者可清解母体和母乳的热毒,二者可使部分药中成分通过乳汁进入要儿体内,起到清热解毒除湿消疹的作用,达到祛邪扶正的治疗目的。
如果属乳母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和发物引起湿热内生,致乳汁蓄含热毒,传给乳儿而患湿疹者,此种情况,专给病婴用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且时轻时重,顽固不愈,多在断奶后才渐好转而愈。故当治其乳母,让乳母服药,以清病源,病源一清,病婴之病情自然好转或痊愈,有时其疗效非常显著。乳母服的中药,也要视病婴的临床表现,经过辨证而定治法,再选方择药。
如属渗出型者,治宜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清乳泻火,可选用土茯苓、生苡仁、苦参、黄柏、车前子、木通、双花、桑皮、甘草等药组成,加减治之。
如属干燥型者,治宜养血润燥、健脾燥湿、清热解毒、清乳泻火,可选用土茯苓、生山药、苦参、黄柏、车前子、生地、玄参、麦冬、知母、甘草等药组方,加减治之。
例1.
彭姓患婴,男,6个月。11月29日初诊,出生后2个月,面颊部起淡红斑,之后迅速延及整个面部,又兼起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以耳前面颊部为甚,瘙痒不安。用外用药搽之即减轻,停药后又加重,反复不止。给病婴喂药较困难,不如让乳母服药,借助药物进人乳汁内,婴儿吃奶后,以解其毒清其热。
方药:生地30g、土茯苓30g、苦参15g、生苡仁30g、木通10g、车前子15g、黄柏10g、甘草10g、漏芦20g。4付,水煎服。
12月9日诊,病情好转,皮疹逐渐减少,渗出减少,变干结痂。其母左半身疼痛不适,脉弦,舌红苔白。原方加防风10g,2付。
12月28日诊,皮疹基本全消,头部和面部皮肤已经光润平滑。
例2.
董某某,男,7个月。9月8日初诊,2个月前始,耳轮根部皱折处发红湿烂、渗出、结痴,阴囊皮肤泛红增厚,皱纹加深,起红斑疹、红丘疹;骶尾部起大片红斑,逐渐扩大相融成一片,微高出皮面,边缘境界清楚,状如体癣。在当地治疗多时,服药兼外搽多种药膏药水均无效,尿赤尿短。
方药:生地30g、土茯苓30g、瞿麦30g、苦参15g、黄柏15g、车前子20g、木通10g、漏芦10g、甘草10g,6付,水煎母子同服。达克宁霜1支,外擦骶尾部红班处。
9月14日二诊,上方服之,母子二人的大便均增多变软病情明显好转,皮疹缩小变低、红色变淡、渗出止、痒止。原方加桑皮20g,12付,水煎母子同服。
婴儿湿疹中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给位家长要看好呀!
相当于急性奶癣,大多都是由于母体有湿热,通过母乳传给婴儿产生的。
主要症状:红斑水泡、糜烂有渗出液,液体味腥且粘腻,然后逐渐结痂,瘙痒难耐,有的会痒痛同存,伴有口苦胸闷,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案例1属于这种类型。
主要症状:皮损暗红,水泡有渗出液,不愿意吃东西,大便糖稀。
可用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大枫子、黄药子各15g,煎煮取汤液,水洗患处,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相当于慢性奶癣。
主要症状:病程较为漫长,干燥脱屑,发红发痒,久则患处皮肤增厚、粗糙,一般没有渗出、抓后出血,色素沉着或呈苔藓样改变,还伴有烦躁口干、大便干结,舌苔微黄、干。
可用海桐皮、五加皮、白鲜皮、地骨皮以及川槿皮各15g,煎煮取汤液,水洗患处,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案例2属于这种类型。
往期回顾
生命珍贵,但滋补也要对!别发错力
小儿腹泻,自制敷脐散贴肚脐就行
带状疱疹外用一周就好,太神奇了
桃核承气汤,治疗结石与产后腹痛
眩晕从痰瘀论治有奇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