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养生
补水吃苦祛湿
“四月中,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过了立夏就迎来初夏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
这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
但还未成熟。
从养生的角度看,
小满是个不容忽视的节气,
对人体健康来讲属于重要的生长期。
在此时保养好身体,
可以舒适地度过长夏。
如果小满时节做好养生保健,
为身体打好基础,
长夏时的湿热也许就不那么难熬了。
因为,
中医理论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了:
“春为木昧多酸以养肝,
夏为火味多苦以养心”,
小满时节身体正处于
湿热渐增的外环境,
是进行健脾除湿,疏通经络,
清心降火,平衡阴阳的关键时期。
人们可根据这一原则调理生活,
以达到顺四时以养生,
按季节以健身的目的。
补水以“开源”
天气越来越热,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排出,身体要随时补充水分。补水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少喝碳酸饮料和冰镇饮料,以防胃肠不适。
从小满开始,单纯靠喝水已不足以弥补机体需求。俗语说“小满见三鲜”,三鲜指“黄瓜、蒜薹、樱桃”。当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但需要注意的是,果蔬一定要“鲜”,久放则营养成分流失大半。
吃苦而“节流”
平素胃肠有积热,比如经常便秘、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小满时节更容易疲劳甚至加重宿疾。要想“节流”减少水分消耗,就得吃些“苦”头。具有清热、通便、开胃作用的苦味蔬菜就是很好的选择,如苦菜、苦瓜、莴笋等,它们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功效,多吃还可帮助心境平和,减少夏季的心浮气躁。“小满时节苦菜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生活防湿热
“小满小满,江满河满”,从小满开始雨水增多,为此,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注意“防热防湿”。具体来说,要少吃辛辣,多喝绿豆汤,熬制凉茶用以降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日子里,熬夜更易令人产生内热,这样内热、外热交加,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症状。因此,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避免熬夜,保持愉悦的心情,纾解压力,防止内热产生。
同时,还要预防湿气,有些人在夏季容易胃口不好,并将其归因于天气太热的缘故,其实“热”并非主要原因,“湿”才是罪魁祸首。从小满开始,“湿”贯穿于整个夏季,这样的气候最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满防湿,要常吃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西瓜、山药;少吃鱼虾、羊肉、鸭肉等,水果中芒果、榴莲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易生湿伤脾。
小满养生小秒招
切记夏不坐日常
小满之后,尽量少坐户外木椅。由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会因露打雨淋含较多水分,虽然表面干燥,但经太阳一晒,便会散发潮气。
长久坐在上面,容易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如果想晒晒太阳或稍作休息,坐时别忘加层垫子。
不要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慎洗冷水澡
小满之后,也是因为天气渐热的原因,许多人喜欢用洗冷水澡。
对此,专家特别提醒,冷水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如体质弱者或患有高血压、关节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宜赤膊贪凉
小满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的着装宜宽松舒适,不仅活动方便,而且通风透凉,有利于散热。
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多吃素食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饮食调养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可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肥腻油煎等容易生湿助湿的食物。
少吃辛辣肥腻、生湿助湿的食物
小满过后,雨水渐多,空气滋潮湿热,皮肤蕴湿生热,容易引起风疹、风湿疹、汗斑、湿疹、湿性皮肤病、足癣等。
因此,诸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要在小满节后适当节制摄取,避免诱发各种皮肤病,从源头做到“防热防湿”,“未病先防”。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来源:综合网络
文章版权归《视听高邮》所有,欢迎分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