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吹,天凉爽了,这空气的水分也似乎一下被抽干了。
这几天在路上狗狗也发现,咳嗽的人似乎多了些。
都说秋天干燥,虽然多了几分干爽的气息,但同样也带来了一些季节性的身体问题。
比如皮肤干燥,喉咙干痒难受、大便干燥。
虽说秋天干燥,但其实往后走,到了冬天,南方吹热空调,北方开始供暖,其实干燥度是升级的。
在这样的季度里,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喉咙不是疼就是痒,有些甚至眼睛也发干。
很多人也知道既然身体干那就喝水呗,这补充足够的水分是必不可少的。
就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般每天大概需要摄入ml的水,而这些水不仅要满足身体的需求,同时还要弥补呼吸、皮肤蒸发、排尿、粪便等途径丢失的水分。
而这些水分除了可以从食物中获取部分外,按照我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体每天还需摄入6~8杯水。
不过也有朋友会发现这个季节,光喝水是无法缓解干燥的。
身体缺水喝纯水往往不是最好的解渴方式,因为它其中的水分子属于自由状态,能很快的进入血液,同时也会很快被肾脏排出。
根本达不到滋润身体的目的。
“秘”,有“闭”的涵义,便秘就是大便不畅快。通常认为只有粪块干硬难出,才算便秘,这是不对的。其实,只要排便时感觉困难、费力,不论粪块干硬与否,都叫便秘。便秘之重者,也叫大便不通。
古人对于便秘,有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之分,称为“五秘”。五秘都是以便秘为主症,再根据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特点而分为风、湿、气、寒、热等。特点不同说明病理有差别,治疗方法也就不同。现分述如下。
便秘—风秘风秘是除了大便秘结以外,还表现为皮肤皲裂、筋脉拘挛、爪甲枯槁等。有的还会兼有阵发性寒热。大便常干燥坚涩,不易排出。风秘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肺脏受风,肺和大肠相表里,风从肺传入大肠,像风能吹干湿气一样,致使肠中津液干燥而形成便秘。也有人认为是患者肠中平素积有瘀热,热久伤津化燥,风从内生,致成便秘。这里且不管其病因如何,只谈谈为什么风秘能出现皮肤皲裂等症状。由于人身各处的津液是互相周转输布的,肠道既然干燥,全身的皮肤、肌肉、筋膜自然也就缺乏津液濡养,所以皮肤皲裂、筋脉伸展不得力,爪甲也呈现枯槁的现象。至于出现寒热,大都是在夜间。这是因为津虚血虚,都是阴虚,而夜间也属阴的缘故。
治风秘的主方是滋燥养荣汤。
滋燥养荣汤(《证治准绳》):生地黄、熟地黄、白芍、黄芩、秦艽各5克,当归6克,防风3克,甘草.5克。水煎服。
分析:本方是治肤燥之方,若用以治肠燥便秘,须加重地黄、当归、白芍的用量。一老年妇女,年约5旬,求诊。患者掀起衣服,全身上下,丘疹密布,由于瘙痒,抓得一片黑痂。自诉发病已年,医院皮肤科抽血化验,诊断为皮炎,但治疗毫无效果。患者每至夜间,必发一阵寒热,寒热过后即发出一片丘疹,因此,旧疹未愈,新疹又生,辗转缠绵,始终不愈,烦躁失眠,极为痛苦。察其脉象,沉而稍数,舌红苔少,大便干燥,排便费力。即诊断为血燥风秘。
为什么夜间必发寒热?
人体的阳气,白天活动的时候大都集中在体表,夜间睡觉的时候大都集中于体内,这叫作“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大便既然燥结,已经是津枯血燥,经不起阳气的侵扰,所以在白天卫气行阳的时候,患者还不觉得怎样,而在夜间卫气行阴的时候,已虚的阴血配不过不虚的阳气,就寒热发作。发作寒热,实际就是血热外出发疹的反应。所以本证的主诉是瘙痒、寒热,而病的本质却是便秘。也就是由秘生风。治疗的方法应当是养血以治血燥,凉血以治血热,加入祛风药以治皮疹和寒热,因此开了一张滋燥养荣汤,生地黄、熟地黄各用至30克,当归、白芍各5克,黄芩、秦艽、防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患者服了3剂,大便通畅,寒热停止,身痒大减,丘疹渐消。嘱其回家再服几剂,服至所有丘疹结痂脱落后,即可停药。
动不动就荨麻疹复发?一味植物草方,专治反复无常的荨麻疹荨麻疹不安分?一棵小草,叫它乖乖听话,歼灭荨麻疹不再来!
换季“干”湿疹奇痒难耐?老中医一个小秘方,连根拔起湿疹不反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