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当中第5个节气。
辛丑年清明节气开始时间
年4月4日21:34:58,
农历二月廿三
清明三候
初候,桐始华
白桐花开,灼灼其华,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嬉戏田鼠,潜地忽而不现。
鹌鸟鸣叫,雀跃春和景明。
三候,虹始见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
(图集萃堂中医馆)
清明节气之后,天清则对应人体心清、肺清。地为厚土构成,人体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土对应脾,主肉。
因而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与大地草木推陈出新一片碧绿相似,处于“明”的状态,此谓大地明。
(图
集萃堂中医馆)
清明时令气运
辛丑清明,值二之气,主客少阴君火叠加。
少阴君火,在人应心;火旺正行,皮痹隐疹;双火齐聚,循咽攻喉;岁水不及,司天湿土;寒水承化,湿蒸相搏。
《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记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所有说清明时节,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阳气上升外透,对于内热较甚的人,如果外受寒邪,阳易郁滞于内,荨麻疹等皮肤病多发,甚至内热痹阻耗伤肺气。
(图集萃堂中医馆)
清明民间习俗?
礼敬祖先在中国人眼里,清明是个忧伤与明媚并存的日子。我们既缅怀昨日,也憧憬明天;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既心念先祖,也不负春光。
踏青郊游清明时节,万物洁静,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春和景明,最适合踏青郊游,愉悦身心。卸下一身疲惫,一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吃青团青团,又称“艾叶粑粑”“艾糍”等,清明前后的艾草最是鲜嫩,采摘下来洗净后,用捣堾不停捶打渗透进入糯米团糊中,做成了墨绿色,散发着淡淡艾香的青团。
不仅好吃美味,香糯可口,而且令人胃口大开,祛湿散寒,宣阳暖宫,增添了一抹春天的气息。
(图集萃堂中医馆)
《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所以还可以用艾草香囊挂在家里,能辟邪驱蚊虫。也可以点上艾草线香,在居室内燥湿扶阳,令正气长存,人不容易生病。
还能用艾草做的冷皂来洗澡,令肌肤清爽洁净,远离湿疹。再用蕲艾草饼来泡脚,暖暖下身,不容易上火,还能睡个好觉。
这春天的艾草可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呐!
(图
集萃堂中医馆)
清明饮食调养清明养生要牢记:清心宣肺疏肝气,平肝补脾兼润肺,辛寒苦咸甘泻之。
清心:时令君火相煽,心火旺,容易诱发咽喉、皮疹及心脑血管疾病,宜清心火。
宣肺:春初草木萌发,清明时雨纷纷,南风天易潮,北风天易冷,忽冷忽热,流感高发,所以需要踏青出游,宣发肺气。
疏肝: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此时肝气最旺,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怒则气上”,保持心态平和,肝气舒顺,则气得养。
辨证:时令少阴君火,内经曰“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所以说每人体质不同需辨证,清明节气养生治未病调养:肺气虚者需润肺,脾气虚者兼补脾,心火旺者宜静心。
(图集萃堂中医馆)
清明前后的饮食要重养肝,“少酸多甘”。而所谓的酸、甘食物并不是简单以味觉判定的。
中医道“酸入肝、甘入脾”,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多吃不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
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过多甜食及油炸食品的摄入,少吃猪牛羊肉、鱿鱼、螃蟹、奶油、香肠等酸性食物。
而甘味食物中,大枣、山药和百合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因此仍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或者体质虚弱的人群。
集萃好文推荐(点击可阅):若想小儿安康,做好“三暖一温养”这种小蚂蚁一定要小心,伤害大,南宁已出现!
小儿推拿
孩子健脾3个禁忌,你都了解吗?
医馆入口指示图—END—
喜欢,就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